热搜: 乐发彩票平台正规不?开奖结果
中新社雄安7月22日电 题:雄安如何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中新社记者 陈林 郭超凯 艾广德
“未来之城”雄安,正着力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的雄安新区,工作重心也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
7月19日,夜色下被誉为“雄安之眼”的雄安城市计算中心。 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七月,雄安城际站施工现场塔吊林立,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开工以来,中国铁路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雄安指挥部副指挥长宋歌一直密切关注着工程质量并严格把关。他所在的机构负责雄忻高铁雄安地下段24.8公里及相关配套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
在宋歌眼中,他们始终以高质量、高标准,努力打造“新典范”。他对工程建设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是雄安建设者心声,亦是新区推动高质量建设的缩影。
雄安新区设立6年来,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高质量”蕴藏在各个环节。如新区规划编制,60多位院士、国内外200多个团队、350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如已投入使用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集成应用了30多项世界前沿技术……
正是这一个个遍布雄安各领域的小“模板”,让“未来之城”的脉络愈发清晰,也让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的愿景一步步成为现实。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已建成全国首个规模化区域级数字道路。在中国电信智慧城市产业园,中电信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阮建辉正通过实时数据,讲述如何打造“不堵车”的城市。
资料图为6月8日,航拍雄安体育中心。(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根据交通流量和车辆行驶速度等因素,可以对红绿灯进行智能配时,有效降低车辆等待时间。”阮建辉说,市政道路多功能信息杆柱上挂载的摄像头、雷达等智能设施,可将数据汇聚到边缘计算节点进行处理。利用边缘计算和云计算协同等技术,可实现图像、雷达、状态感知数据等交通全量数据的采集、汇聚和实时处理,从而提升交通管理服务水平。
距此数公里的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拱形设计与水面倒影相融,犹如一只“大眼睛”,凝望“未来之城”的同时,也为城市高水平管理提供着数据支撑。
据介绍,得到授权后,平台会实时监测独居老人水、电使用情况,早上长时间没用水会发预警,社区人员收到信息会及时向老人致电或上门查看。
而这,是雄安高水平管理的缩影。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承载的边缘计算、超级计算、云计算设施,将为整个数字孪生城市的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提供网络、计算和存储服务,为建设数字城市、打造“云上雄安”提供重要支撑。
打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是设立雄安新区的初心。作为首家注册落户雄安的央企,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雄安新区总部的主体结构已封顶。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正加快建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完成总部选址。
雄安新区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有4家央企总部和超150家子企业落户,4所高校和2家首批疏解医院选址落位,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今年9月具备开学、开诊条件,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作用进一步显现。
此时的雄安,正加快推动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的落地。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田学斌分析说,央企规模体量大,人才密集,其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强,综合实力雄厚。央企及子公司落户雄安,在成为产业链集群建设增长极,成为拉动就业、财政增收和经济加快发展的动力源之外,还有新的意义。
田学斌说,无论是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还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都需要发挥央企标志性疏解项目实质落地、高效运行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国内外企业力量和各类资本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从而提升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实力。(完)
中新网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等15家学术团体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承办的第十届中国技术史与技术遗产论坛,7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旨在推动技术史与技术遗产研究,推进跨学科交流,开辟新的学术交流领域。
第十届中国技术史与技术遗产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供图
围绕传统工艺、计算机史、技术创新史、材料科学史等主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关晓武、数据通信科学技术研究所徐祖哲、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Per Högselius、北京科技大学潜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李晓岑分别做大会报告。
在工业化与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对待传统手工艺的衰落和技艺消亡问题,是否保护?如何保护?关晓武在报告中回应指出,传统工艺创新发展面临着手工技艺僵化,产品创新度不够,与日常生产生活脱节,传承体系不健全,传承人群断代等挑战,同时也迎来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数字化、智能化等前沿新技术的助推,以及国际方面可能出现的极大需求等,推动传统工艺创新发展的新机遇。
徐祖哲表示,“两弹一星”工程和计算机紧密联接,“两弹一星”工程是一个组织严密的系统工程,从设计、制造、发射、试验、测控、故障分析,形成一个科学的整体,计算机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Per Högselius 认为,1989-1991年之后,东欧绘制了清晰的资本主义蓝图,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蓝图影响到其创新体系的建设。对照近年中国创新体系崛起的经验,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创新是可能孕育成功的,为独特的东欧创新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潜伟表示,中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形成经历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一系列不同学科的发展、分化、重组和整合,在欧美通识教育和苏联式专才教育模式之间切换,其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有近40年的历史;随着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的不断融合,学科内涵和所涉及领域不断丰富和拓展,学科专业知识体现出从宽广到细分又从细分到综合的规律。
李晓岑指出,学校的培训教育主要是知识的传授,由于直接经验的削弱,民族文化和工艺传承都有所缺失,仅靠学校这一途径传承和培养是不够的。因此,需要构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传统工艺核心价值传承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传统工艺的生命力;不断加强传承人的培养,让他们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责任。
大会报告后,论坛还推出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史与工业遗产、计算机史、物理学史与气象史、水利史与航运史、农业史与农业遗产、材料史与科技考古、科技创新史、军事技术史、科技传播史等专题分组报告。
第十届中国技术史与技术遗产论坛在北京举行,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代表合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供图
据了解,中国技术史与技术遗产论坛发端于2008年,每1至2年举办一次,最初名为“中国技术史论坛”,2018年更为现名。论坛旨在突破学科壁垒、增进交流,推动中国技术史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现已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论坛还重视青年学者成长,并鼓励与国际学术单位或社团合作组织学术活动,邀请国外学者参与研究工作。(完)